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在多个案例中,发现多数受害者为大学生群体。学生们求知欲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是由于社会阅历匮乏、考虑问题单纯、对诈骗手法辨别意识不强、疏于防范危险,因此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对象。为进一步揭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危害,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同学们的防诈骗意识和防诈骗能力,2022年3月7日,中文系各年级辅导员分别于腾讯会议App主持召开了线上防诈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会议伊始,各辅导员从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如何识别防范电信诈骗等方面切入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让同学们充分了解网络诈骗,理解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其次,向同学们讲述了许多有关网络诈骗的案例,如网络兼职诈骗、电话短信诈骗等,切实增强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诈骗时需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最后对目前学生容易上当受骗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描述了诈骗分子如何利用学生法律知识欠缺的弱点实施诈骗行为,并对如何预防诈骗以及上当后的补救措施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一)刷单诈骗
诈骗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完成更多的业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从而实施诈骗。
(二)冒充客服退款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买家订单信息,之后冒充客服人员,谎称买家的网购订单存在问题要求给买家退款。通过手机短信或QQ给买家发送退款链接,一旦买家点击链接并填写信息,犯罪分子就可获取买家的账户名、卡号、密码等付款信息,完成诈骗。
(三)游戏装备诈骗
诈骗分子在游戏聊天频道、QQ群、微信群中发布买卖游戏装备的广告信息,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交易。随后,犯罪分子以金额不足需要充值、不能自动发货、交易需要交纳保证金等为由,进一步实施诈骗。
(四)冒充熟人诈骗
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人的电话号码、姓名、虚拟身份信息等资料,以打电话或微信聊天等方式联系受害人,冒充受害人的亲友,要求帮忙转账到指定的银行账户,实施诈骗。
反诈小贴士
1、请下载国家发诈中心APP
2、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3、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4、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
此次会议的召开,切实增强了同学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提升了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保障了学生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为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校园防线以及构建平安校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供稿:中文系)